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俞树红
如何让山坡坡里的“土疙瘩”变成名优商品?临洮县立足土特产,科技赋能,研发百合新品种、新产品,延长产业链,做大乡村产业,增加群众收入。
(相关资料图)
4月4日,临洮县上营乡向“三类户”及脱贫户现场发放百合脱毒种球繁育新品种,包家山村一般户包志平只出了500元,便高高兴兴地领了1000粒百合脱毒种球回家栽种。当日,中铺镇康家沟村二社三类户康明锐一分没出,领了1000粒种子。
百合作为临洮县六大特色产业之一,已成为富民产业。该县为扭转食用百合品种退化及杂、乱、差的现状,从甘肃三荣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购百合脱毒种球53万粒,在新添、辛店、太石、中铺、上营等7个乡镇30个村530户农户中开展了“一分田”良种扩繁工程。
“按照‘三类户’培育百合脱毒种球,每粒补助2元,脱贫户每粒补助1.5元,每户最高补助1000粒的方式,扶持百合种植群众,改良百合品种、提高品质、增加产量。”临洮县农业农村局经作站工作人员张小荷说,项目建成后,亩产增加250公斤,每亩增收5000元以上。“通过5-8年的品种改良,实现全县百合脱毒种球全覆盖。”
早在2018年,甘肃三荣公司为解决当地百合种性退化、异化、黄化病严重等难题,与中科院、甘肃省农科院合作,引进百合组培科技人才,开展百合脱毒种苗培养研发。
3月18日,记者在临洮县甘肃三荣公司脱毒组培中心看到,几名科技人员正在做试验。百合脱毒良种繁育网纱大棚内,百合原原种长势喜人。该公司负责人康伟伟指着苗床上长的一扎多高的百合绿叶说,这样的百合生长一年半,挖出种球,再种植到田间培育一年半,百合脱毒种球才能提供给农户种植,这一技术将百合生长期缩短三年。
甘肃三荣公司在临洮县苗圃建成百合脱毒种球繁育中心,年育百合脱毒种球1500万粒,为全县66个村5.6万亩百合地改良品种。
康伟伟介绍,目前该公司已建成百合脱毒良种繁育网纱大棚20座、育种大棚35座,百合脱毒种球露地繁育基地60亩,母籽繁育基地500亩,主要培育的品种有兰州百合、龙牙百合、卷丹百合、野生龙牙百合等。
百合要延长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建成产业、形成集群。科技不但赋能临洮县百合种子改良,还让百合初加工产品向商品迈进,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
兰州百合大多初加工成真空保鲜袋鲜百合、百合干。若不是记者走进临洮恒德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目睹百合饮料工艺车间生产线,不知道百合还可以加工成饮料。
该公司副总经理王献指着鲜百合即食加工生产工艺技术说,这是2021年委托北京食缘央厨营养科技中心成功研发百合益生菌原浆饮品的工艺技术,年深加工百合1000吨,产值达4000万元。
早在2019年,该公司为延长百合产业链而引进一套设备,建成年加工即食百合银耳莲子羹达25万盒,第一次实现了百合从初加工向深加工迈进。
王献介绍,公司作为“五小业态”产业链链主企业,通过加强百合精深加工产品的研发创新,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带动百合初加工产品向精细化加工商品方向发展,打开百合产业新出路,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定西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与甘肃三荣公司联合研发生产的“百合咖啡”,让百合身价倍增。
据了解,临洮县在中铺镇王家沟、新添镇冯家沟等10个村建成千亩百合标准化生产基地,年商品量达1100万公斤,实现全产业链综合产值1.5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