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泉州市地域最东级的惠安县小岞镇,东南北三面傍海,拥有“惠岞鱼露”“小岞鱿鱼”等特色海产品,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安女服饰和苧渔网编染技艺、“黄斗笠”编扎技艺等传统技艺。近年来,随着小岞鱼露市场价值的提升,家乡“咱厝的味道”发生了变化,一些其他地区小作坊生产的劣质鱼露混入本地市场,鱼露的口感变差了,味道变臭了。无独有偶,小岞当地惠安女最具风情的惠女头巾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一些非手工制作的劣质仿造品也涌入市场,以低价挤占传统惠女头巾的市场。
(相关资料图)
传统产业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创意和技术更新,更离不开知识版权的保护与应用。针对当地传统文化产业相继出现的问题,惠安县公安局小岞派出所对出现问题的企业进行实地走访查看,了解企业生产流程,质量检测和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工作,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用心用情为企业擦亮文化“金名片”,奏好发展“交响曲”。
一、健全部门协作机制,提升行业治理水平
通过与小岞镇政府、小岞镇市监所等部门协作配合,开展护企安商“亲清八闽”为企服务活动,统筹推进“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执法网络,加大部门间信息共享、线索通报、案件移送、联合执法等方面合作力度,针对性开展严打整治,有效提升了执法效能,推动了行业治理。
二、建立重点企业名录,完善警企联络制度
“走得多、听得多,才能更好地了解到企业的真实需求。”小岞派出所民警在走访辖区企业时说。
在一次次的企业走访中,小岞派出所敏锐发现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于是以警企联络为“桥梁”,将护航经济发展的阵地前移到企业“一线”,聆听并解决企业实际需求。同时,在惠安县公安局经侦大队的指导下,立足版权保护,分类建立涉及当地传统文化版权和地理标志等重点企业名录,创新企业警务助理制度,推动完善人防、物防、技防、制度防,不断完善警企联络制度,利用知识产权优势助力精准帮扶,走出了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知识产权发展保护之路。
三
三、强化全方位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每年的4月20日至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周,小岞派出所以此为契机,通过LED电子屏播放、悬挂条幅、发放资料等形式,利用微信、微博等宣传载体,常态化给群众宣传普及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在活动现场通过普法宣传、以案释法等形式,不断提升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防范意识和能力,从意识上为企业、群众构筑知识产权“保护墙”。宣传周期间,共开展宣传活动4场,派发宣传单1000余份,接受企业法律咨询17次,征求企业关于知识产权保护意见建议8条。
素匠惠女服饰创始人庄素英表示:“感谢你们为我们讲解知识产权保护和法律法规,我们中小企业受区域限制,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都比较薄弱,往往吃亏了也不知道要怎么办。有了你们的护航,我们传统文化企业更有做大做强市场的方向和信心了。”多年的经营实践让当地企业深刻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地传统文化企业也相继注册了“大美小岞”“惠岞鱼露”“花头巾(车轱水红)”等文化版权和商标。
来源 | 小岞派出所
编辑 | 苏剑忠
责编 | 蔡小青
审核 | 林书达